净值曲线交易法能否把亏损的策略变盈利?
权益曲线控制能否将一个亏损的实盘交易策略变成盈利的交易策略?能否把它看作是我们广大散户交易者的一个圣杯?我们今天就来详细看一下这个问题。
在网上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大V,跟着他一直操作,记录他的所有操作形成一条资金曲线,然后给这条曲线加上一个20的EMA(指数移动平均线)。
打个比方,加上EMA后的效果如绿色线所示(假设这是20EMA):只要资金曲线在21EMA之上,就持续跟着操作;一旦跌到21EMA之下,就暂停交易;当大V的资金曲线再次回到21EMA之上时,重新跟随操作。这样就相当于只做他盈利的部分,规避亏损的操作。这位老师强调,精髓在于持续跟踪一个人,保持一致性。
假设按照这个说法,资金曲线会是这样的:在21EMA之上时跟随操作,陷入震荡;跌破均线后暂停交易,直到重新站上均线再恢复操作。对比原始策略和控制后的资金曲线,肉眼可见绩效更好。
这个方法理论上合理,操作简单,无需择时选股,无脑跟随即可,还能规避风险,感觉两全其美。但真实情况真的如此吗?其实不尽然。
这位老师说的概念,在量化交易的实盘管理模块中很常见,我在内部课程中讲过更多专业交易者的实盘管理方法,这只是其中一种,绝非圣杯。它的学名是“equity curve trading”或“equity control”(权益曲线控制/交易),指当净值曲线高于或低于某基准时,开启或关闭交易策略。很多老师展示时只说有效性,仿佛不管策略多差都能赚钱,但事实要打个大大的问号。
下面用QA框架的analysis举例:
第一个策略:浅蓝色线是原始资金曲线,每个点代表一笔交易。橘黄色线是设定的基准(如20EMA),低于基准时暂停交易,蓝色线是控制后的权益曲线。例如,当净值曲线跌到基准线下时,从某点开始暂停交易,直到恢复到基准线上再重启。这样能节省一些亏损,比如规避明显下跌段的交易。
图中极端例子显示:原始策略(红色)亏损,开启EC后(蓝色)变为盈利。原始策略在极端上涨后陷入震荡,最终亏损;控制后的曲线规避了部分亏损,走势更平稳,最终正收益。
- 另一种情况:过度依赖曲线控制可能把盈利策略变成亏损。当资金曲线跌破基准线后暂停交易,可能错过后续盈利交易,却在恢复交易后遇到亏损。例如:某次盈利交易因处于暂停期未参与,恢复交易后却遇到亏损,导致最终亏损,而原始策略本可盈利。
有人可能建议放大基准线(如20改为50、100),但放大基准线会增加风险,且过大的基准线在策略失效前可能导致更多资金损失。还有人建议针对策略优化基准线,本质上是增加过滤器,属于参数优化,会增加过拟合概率,不建议过度使用。
权益曲线控制的适用场景:更适合陷入回撤后长期无法恢复的策略。但操作中若资金曲线与基准线频繁缠绕,会导致频繁开关交易,影响资金曲线。
个人认为,策略管理的核心在于执行:提前计划,实盘时坚定执行回撤下架标准。若采用曲线控制,需降低预期,不要指望它扭亏为盈,而是以牺牲部分利润为前提,平滑资金曲线,使其更平稳可控。